年齡是影響生育力及嬰兒健康的重要關鍵,40歲女性自然懷孕率降至5%以下,42歲以上的人工生殖活產率也僅7.6%。國健署提醒,高齡生產風險高,女性應把握理想生育年齡提早規劃,即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,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。
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,隨年齡增加,女性、男性的生育能力都會變差。研究顯示,女性卵巢功能跟卵子品質,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,導致不易受精或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,35歲以上孕婦面臨流產、早產、高危險妊娠合併症機率更高,胎兒先天缺陷的狀況也提升。
男性40歲以後,精子品質不良機率也逐漸提高,染色體異常率增加,導致精子不易與卵子結合。國外研究發現,45歲以上男性精子還可能增加配偶罹患妊娠糖尿病機率,且可能與寶寶罹患自閉症、躁鬱症、思覺失調症有關。
蔡維誼提醒,「生育是有保鮮期的東西,年齡過了之後不可能回頭」,女性30歲自然懷孕率20%,40歲下降至5%以下,且高齡生產風險高,還是鼓勵女性35歲以前生育,就算有人工生殖技術,不代表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
根據國健署資料,完成人工生殖療程,35歲以下受術妻的活產率為44.6%,但42歲以上只剩7.6%。蔡維誼說明,2021年統計,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懷孕率只有16%左右,推算平均受術夫妻要做6.25次試管才能成功受孕,但越年輕成功率就越高,可能試個1、2次就能成功。
蔡維誼指出,人工生殖的不孕原因,受到先天、後天或外在環境影響,其中先天原因以卵巢因素34.1%最高,女性可能因多囊性卵巢、卵巢早衰等問題,沒辦法產生健康卵子;多重因素32.2%位居第二;男性因素則8.3%排名第三,包括性腺刺激素缺乏、睪丸功能衰退、性功能障礙等。
國健署2021年7月1日起,擴大試管嬰兒補助,一般不孕夫妻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,符合資格者,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,中低及低收入戶最高可領15萬元。國健署提醒,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,經1年以上仍未懷孕,應儘早尋求醫師診斷,勿執著食補調理、偏方、受孕姿勢或宗教信仰,錯失黃金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