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農曆年一路到元宵節,熱熱鬧鬧為這個大節日畫下句點,接著就是真正收心回歸崗位,比起刺激活潑的活動,周末時安排沉靜點的行程,有助於大節日後的「時差調節」,你聽過「台北遍路」嗎?這源起於日本「四國遍路」的活動,在今年剛好滿100週年,也稱為台版的「朝聖之路」,事實上一個世紀過去,比起宗教性,如今的「台北遍路」特質更偏向歷史探索及祈願沉澱,因此無論您是否有宗教信仰,探索家鄉的歷史軌跡,永遠都是有趣而深具意義的,以下介紹的3條簡易版「朝聖之路」,僅須搭捷運加上步行就能完成,不妨趁著假日來場台北漫步,實在很難想像這些見證一整個世紀的遺蹟,會佇立在如此熙來攘往之處,真有種穿梭時空的感覺呢!

淨化心靈的足跡 關於「四國遍路」

要理解日本原版「四國遍路」,首先得知道何謂「四國八十八箇所」,也就是位於日本四國地區內的88個寺院(靈場),是為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大師(諡號弘法大師)的修行足跡,後世修行僧依循大師腳步巡遊這長達1200公里的路線,依順時針方向參拜88間寺院,也有眾多信眾跟著這條環狀路線逐步參拜,在迢迢路程中,或尋求心靈淨化、祈願福報,或感受徒步參拜本身的純粹,遂成「四國遍路」,這條朝聖之路傳承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,而這日本最原始的「四國遍路」步行版本,一趟需耗時40至50天方可完成。

承繼祈願之心 成就「台北遍路」
在日治時期,日本的各種文化影響著台灣,也包含信仰在內,1925年(大正14年),鎌野芳松等真言宗信徒為祈求民眾幸福、台灣繁榮,發願創立了「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」,將台北市區與市郊如芝山岩、圓山、草山、北投等地串聯,因地制宜以設立「石佛」代替「佛寺」,依循日本四國遍路的修行方式參拜,遂成今日所知的「台北遍路」。
台北遍路的起點為弘法寺(現今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),終點則為鐵真院(現今北投的普濟寺),在最初始時,每年的春、秋兩季都會辦一次遍路活動,一眾參加者虔心祈福,走過平坦的平地也爬過石子路,夜宿溫泉旅館,最終回到起點弘法寺,雖「台北遍路」論規模與形式,都較日本原始版的「四國遍路」來得精簡許多,但仍是具備相當完整的朝聖結構,而從初始到現在,台北遍路歷經百年的時間,當初從日本請回的88尊石佛,有許多已被遷移甚至毀壞消失,有幸留存下來的石佛們,則作為珍貴的歷史見證遺跡,散落在台北的各個角落。